周南:《山房集》八卷,《後稿》一卷
周南,字南仲。吴郡平江(江蘇)人。宋紹興二十九年(一一五九)生。登紹熙元年進士第。官至祕書省正字,再以薦入詞館,皆不久罷去。遂以廷授文林郎,終於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宋史》卷三九三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山房集》八卷及《後稿》一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周南山房集 【 六條】 周南山房後稿 【 二條】 周南仲山房集 【 二條】
周南仲山房稿 【 一條】 周南仲山房後稿 【 一條】 周南仲山房後集 【 二條】
以上共十四條,校《涵芬樓祕籍》本《山房集》八卷、《後稿》一卷,館臣漏輯者四條。
孔村 【 (俗傳有孔子巖、孔子寺,遂以名村。)】
轍環死只欠居夷,此地傳訛且闕疑。壞屋無煙桑柘少,絕憐猶似厄陳時。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二下引「周南山房後稿」。(影印本第五十冊)】
千金村 【 (彌望皆菜花,麥前種,取油。)】
種豆燃萁地力勞,更將菜甲壓豨膏。豪家粔籹消多少,切莫煎熬到老饕。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村」字韻,頁八下引「周南山房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書三將罷兵
積戰,已為廉車正任。然皆起卒伍,父事大將,常不得舉首,或溷其家室。岳師律尤嚴,將校有犯,大則誅殺,小亦撻鞭痛毒。用能役使,深入如意。命既下,諸校新免所隸事,或許自結知天子,人人便寬喜共命,報應已略定,三人者擾擾未暇問也。得稍從容見檜,始以置銜漏,奪兵職為請。檜笑曰:「諸君知宣撫制置使乎?此邊兵官耳。今為樞庭子司,顧不能役屬耶?」三人者退,悵悵然,始悟失兵柄矣初,韓張入覲,左僕射檜承詔集都堂,問克復之期曰:「上驅馳霜露十餘年,似厭兵矣。兵決在何時?遲速進退之計當若何?」兩將對:「前提兵直趨某地,請糧若干,率裁量不盡得。而退兵出某所,某將皆坐視,不肯併力相牽卹,或申請輒不報,嘗若不能專力。如今文儒生不愛錢,武將一意輕生命,欲了即了爾。」檜曰:「有是乎?諸公今不過帶行一職事,足以誰何?士大夫者,朝廷不靳也。」岳最後至,意大略同,而語微峻,檜頷之。於是三樞密拜矣。三人者,累表辭謝。檜與上約,答詔視常時率遲留一二日不下,諸禮例恩賜為目倍多。檜別下詔三大屯,皆改御前軍矣。始諸校苦 【 (韓仲通尚書,檜時從官,嘗為人言)。】
【 《永樂大典》卷一萬八千二百七「將」字韻,頁二下引「周南仲山房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一冊)】
【 講義】
【 書‧益稷】 【 《永樂大典》在篇首抄錄《益稷》篇由「帝曰吁臣哉」至「五言汝聽」一節,今略。】
典謨載堯舜禹陶之言,世數去上古未遠。其事其義,蓋有古未有而今始創。未經前聖之發明,而至此始論定者非一條。大約皆開立君臣父子之倫義,成定治教綱常之典法。後世義理既備,讀書有不見古事,往往反不知聖人開創建立之功,此亦學者之所當知也。昔君臣之名,肇天地定位之初。然以《大傳》考之,所謂君臣者,止於尊卑貴賤之辨而已。自堯舜氏作,而君臣始有職分。至於深見臣道所係之甚重,合君臣為一體,而創立古今未有之義,則不惟前此未之有,雖典謨之書,亦未有深切著明如此一條者也。夫昔謂之天尊地卑,而今以為「臣哉鄰哉」,則舜固已合尊卑亢絕之分,而有相親相比之意矣。然而猶有間也,君臣之際可間可容,則心不同,德不一。故舜又推而上之,亦為必「作朕耳目股肱」而後可。夫極天下之所不易損,抑以與人共者,人身自有之智力聰明也。今欲左右有民,而曰「汝翼」,是扶世導民之事,太平在人矣。欲宣力四方,而曰「汝為」,是綱條法度之所由行一切在人矣。繪於衣,飾於器者,猶曰必待人而明,則是凡見於假象以昭德、取義以明民者,皆有待於其人推明而後著也。感於聲,成於言者,猶曰必待人而聽,則是凡所謂和平怨怒之所由生,是非善惡之所由致者,皆有待於其人推明而後著也。感於聲,成於言者,猶曰必待人而聽,則是凡所謂和平怨怒之所由生,是非善惡之所由致者,皆有待於其人參聽而後審也。夫由前二者而屬託於人,鄰於失臨制之權;由後二者而推委於下,幾於虧聽察之明。然使實見君道如堯舜者觀之,則以為無「汝翼」「汝為」之一節,則雖極天下之智力,欲為左右有民,宣力四方之事,恐必有裨補不及,壅閼不行之處。無「汝明」「汝聽」之一節,則雖極天下之聰明,欲使被於身者,見之無不達其義,入於耳者,施之無不協於事。不惟高而無本,亦恐虛而難行,雖聖人亦不敢以此自許矣。惟舜盡力於 【 競】 【 兢】 業者,既知君道之所以難。而禹以八年周行,閱歷之久,深知天下者,決非一智獨力之所能辨。故能相與演發其義,而成就此論。蓋前乎堯舜者此論未立,君臣有其分,而不能備其義。後乎堯舜者,此論既立,得其義者,不害其為分。然後治道立,化功成。王道不至有亢絕之患,而臣道得以成代終之功。此古人所以謂之典謨,而其事其義,所以至今不能易也。
【 《永樂大典》卷二萬四百二十八「稷」字韻,頁二十六下引「周南仲山房稿」。(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冊)】
葛紹體:《東山詩選》二卷
葛紹體,字元承。天台(浙江)人。其身世事蹟,多不可考。僅從其詩作知其曾師事葉適。其別集不見《宋史‧藝文志》,僅在宋趙希弁《郡齋讀書志‧附志》中載《東山詩文選》十卷。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東山詩選》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葛元承詩 【 十五條】 葛元承詩集 【 九條】
葛元承集 【 五條】
以上共二十九條,校《宋人集‧丙編》本《東山詩選》二卷,館臣漏輯者十三條。
總題
其一
車馬不來山意樸,市廛都遠土風淳。又無僧寺閑鍾鼓,流水聲中自有春。
其二
塘曲椒和桑共老,山頭松與麥齊青。人家歲計村南北,似識豳風舊典刑。
【 《永樂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詩」字韻,頁十七上引「葛元承集」。(影印本第九冊)】
雨後到芙蓉村
又上藍輿去,西風蹔放晴。霧深孤嶼沒,日薄片雲明。詩思通山色,琴懷淡客情。懸知百里路,分作兩三程。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村」字韻,頁四上引「葛元承詩」。(影印本第五十冊)】
永嘉王孟同適安堂
茂林修竹更清泉,笑裏相逢到酒邊。一片閑雲了無著,共他風月自今年。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二「堂」字韻,頁十三上引「葛元承詩」。(影印本第七十一冊)】
煙雨館
其一
輕暑著人疑酒困,賣花聲轉賣櫻桃。湖光靜漾半簾影,燕子日長風絮高。
其二
紅白桃花褪半梢,綠陰清淺未全交。櫓搖遠岸日相射,扇落閑階風自敲。
其三
湖接青林一帶回,光浮玉鏡半奩開。塔峯對起飛雲泊,時有斷煙殘雨來。
其四
酒杯光動柳梢月,衣袖涼生蘆葉風。露坐夜深醒似困,釣船人語過湖東。
其五
湖波漾日亂簷花,人影天光帶落霞。衣 【 岫】 【 袖】 淺寒楊柳陌,醉歸閑數欲棲鴉。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上引「葛元承詩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臘月二日煙雨館
天上飛花報歲寒,西風相挾引欄干。平湖不認花多少,只作尋常煙雨看。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上引「葛元承詩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三日雪後飲煙雨館
其一
傍湖千樹玉參差,湖面輕風落釣絲。晚色晴陰正商略,斷雲來去半猶癡。
其二
旋融殘雪點團茶,碧淨紅鮮朵上花。客散亭閑半湖水,月梳斜掠晚晴霞。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上引「葛元承詩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煙雨館晚對
一片斜陽天北角,半痕初月水東灣。浮煙更擁雲峰起,全似西湖遠近山。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一上引「葛元承詩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戴栩:《浣川集》十卷
戴栩,字文子,一作立子。永嘉(浙江)人。宋嘉定元年(一二○八)進士。任太學博士,遷祕書郎。出知臨江軍,不赴。後復起為湖南安撫司參議官。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浣川集》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浣川集稿 【 一條】 津雲浣川稿 【 一條】
戴栩浣川集 【 九條】 戴栩浣川集稿 【 一條】
以上共十二條,校《敬鄉樓叢書》本《浣川集》十卷及《補遺》一卷,館臣漏輯者三條。
浣川定海奉餞樂成郭明府年兄赴改官班趙振文司令首賦古體因輒有述
明越昔薄遊,地隔情自綴。君從天來,余馬適棧繫。人言官一方,閱士既其細。義扣賢者心,利謁鄙夫計。里居亦有云,官吏吾熟睨。漏屋詎自知,知漏在所憩。嗟余甘養拙,掩室敢徑詒。而君政疑神,萬戶誦美惠。奮髯吏膽冰,落筆民病蛻。邑負督常平,什九緣稅契。君為融以衷,公妥私不盭。咄彼萋菲徒,嘴毒欲旁噬。能儀百鳳凰,莫尾一獢猘。薦滿趣天京,恩深留海裔。忌形無語贈,折柳蟬失嘒。趙侯獨先鳴,句勇不自制。蕩蕩九門開,貴塗期並軑。勿作貴人談,輕此寒士藝。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府」字韻,頁十九上引「浣川集稿」。(影印本第一百十冊)】
玉山祭男德茂文
蛣魚奇鰒魚。又數齋素,齋則作湯餅麩炙而已。今用汝之所嗜,置之靈几。汝垂絕一紙,光動穎墨,神識了然。豈以死隔杳冥耶?翩其來臨,對我交慟。嗚呼痛哉!嗚呼痛哉!余為父不明,使朱彥明醫汝,以致此耶?彥明東山下一賤隸耳。比年以來,人稱其善拯癘疾,所至必結里巷之雄狡者,為之耳目,以故交口譽之。汝試太學來歸,得病七日已汗,逾三日無故忽再熱。余與婁千三伯丈議之,以為食傷邪,則飯粥籥合不下咽矣。以為風耶,則重帷複帳之外未嘗闖首也。婁伯丈治余疾,效應若響。余以其非專科,欲參用一人,而婁伯丈以彥明為薦,適與眾論合,余俛仰從之。孰知其二證莫辨,兇愎自賢。汝本虛羸,而連進石膏湯,以速汝斃耶。汝既逝之後,旋聞彥明一月之內,殺者三人。南郭之何下洩而歿,以陰為陽也。新河之李胸結而殂,以陽為陰也。數日而汝繼之,又復以陰為陽。豈彥明茫無知見,但遞互懲創,而汝適嬰其鋒耶?汝且死,彥明謂已平復,而謂侍病乳嫗之脉(汝)必死。既而皆不驗,彥明之無術較然矣。嗚呼痛哉!余自病後怔忪,遇事惘惘,惑於眾論,所謂心官不思而蔽者。婁伯丈談辨如雲,率屈其坐,人亦撓而從彼何耶?豈汝大數有期,如繩斷之必有處耶?抑余獲戾于鬼神,去冬不死,而移禍於汝耶?將彥明汝之怨對,而假手於醫,以殺汝耶?汝之聰敏慈孝,鄉黨知之,朋友知之,姻族共知之。余將勒之堅石以志汝葬,今未暇述也。姑摭余之所恨所悔艾者而告汝:汝夙昔不能飲噉肉,近益衰減,所嗜唯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二「祭」字韻,頁二十下引「戴栩浣川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冊)】
祭蔡子重文
世實須才,孰植而培。才必用世,孰控而制。伊余子重,挺空千尋。既克挺之,而陸與。學研于心,書以自訂。蚤年辟雍,晏歲葉嶺。夜玩晝繙,今古蘇醒。道信于師,友無間言。亟進非枉,屢黜非愆。將略相謨,題品散傳 【 (水心有「任也甚將相」之句)】 。秣陵之畫,妥江帖淮。伸縮在手,細大殫懷。代匠而,固世所排。松川之政,和強悅弱。吏息鼯逃,版絕蠹落。隨錦而製,厥效維卓。嗚呼,跡前之毀,匪哲曷明。繇後之譽,靡凡弗稱。宰路深知,帝聰東在。時將子即,子不時待。嗚呼哀哉。擢第三紀,考纔六書。人劣己優,彼駃此徐。瞻定於山,萬兵弗。病羇一榻,無故而悸。智行若神,千載可推。死溘半旬,誰匿其知。嗟此性靈,偕嬗而化。矧伊外物,胡可中靶。尹赤縣,藉金閨。有緋其章,笏象佩魚。哭子不聞,酹子以芻。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六「祭」字韻,頁一下引「戴栩浣川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包恢:《敝帚稿略》八卷
包恢,字宏父,號宏齋。建昌(江西)人。宋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生。嘉定十三年進士。歷官刑部尚書、簽書樞密院事,封南城縣侯,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咸淳四年(一二六八)卒。贈少保,謚文肅。《宋史》卷四二一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敝帚稿略》八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包宏齋敝帚稿略 【 四條】 宏齋敝帚稿 【 一條】
包恢弊帚稿略 【 一條】
以上共六條,校《宋人集‧丙編》本《敝帚稿略》八卷及《補遺》一卷,館臣漏輯者一條。
旌表陸氏門記
天地本一家,人己本一體。況其所自出者,猶水同源而木同根者乎?自古在昔,篤親睦。周于九族五宗之法,其不遷者固將百世,而其遷者亦流轉無窮。尊尊親親,老老幼幼,未始一日離析。綱常秩然,不壞不滅。而風俗醇厚,禮義興隆。世之所以極盛大治者,由此其選也。自彝倫斁,宗法廢,天理無所維持,人心失所管攝,極而至於拔本塞源,滅恩絕義,以父子而異居者有矣,以兄弟而爭訟者有矣。旁視羣從,則又若塗人不相識,而反相攻者有矣。斧斤日縱,骨肉日離。此天下之所乖亂,而不可收拾也。其所關係,豈徒曰一家之理亂而已。然則歷千餘載而下,而乃有如陸氏之門者,豈非世之寥寥乎絕無僅有,而卓卓乎光前絕後者乎?此我皇上所以特出睿旨,以行旌表之盛典也。然世蓋有之矣,而陸氏有非他門之所可及者五焉。我國朝之所許以賜旌表者,特曰義居三世,或四、五世而止,是以過此以往為難矣。而時人之能應所許,受所賜者,多不過六世焉。其在雍熙淳熙時,則有若三世者兩家。在太平興國時,則有若四世、六世者兩家。在元祐政和時,則有若四世、五世者兩家。在至道乾道時,則有若六世者兩家。今陸氏自德遷以來,以迄于今乃十世。二百年如一日,闔門三千餘指如一人。共居共爨,始終純懿,此非他門之所可及者一。自家道既興,家政既成,孝友之行孚於中外,輯睦之風播於遐邇。自一世以至十世,若陸氏者,固已度越他人之門 【 閶】 【 閭】 幾等矣。然門 【 閶】 【 閭】 之高,不惟其世,惟其人,此古今之所尤難者。惟陸氏五世而有文達九齡、文安九淵二大儒,以人品之高,道術之明,特起東南,上續道統,實以師表四海,非僅以師表一家。《大學》「知至」、「誠意」、「正心」、「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全體大用,具在是矣。陸氏之所以名家者,由二先生之名世也,此非他門之所可及者二。采冠婚喪祭禮儀而推行之,至文達,又能繹先志而脩明之。故其家法著于鄉社,而聞於天下。文達、文安有兄四人:九思、九、九、九韶,皆奇傑非常流,能共起家者。九韶稱梭山先生,尤能加詳密於治家之制。其大綱則有正本制用,上下凡四條。其小紀則有家規,凡十八條。本末具舉,大小無遺。雖下至鼓磬聚會之聲,莫不各有品節,且為歌以寓警戒之機焉。至此則已若三代威儀,盡在於此。如先儒之所嘆者,此非他門之所可及者三。家之難齊,其來已久。先儒謂家難而天下易,故暌次家人,以難合而易暌也。一世猶難也,況累世乎?名曰「義居」,安得人皆知義,不過強合耳,如張公藝九世之出於忍是也。先朝之所賜多百姓之家,非以私其家,意以風天下,不必別其為民為士也。然聞其同屋而處矣,果有知居天下之廣居而非逸居者乎?聞其同堂而食矣,果有知養大人之大體而非小體者乎?若陸氏,則世世師聖賢,人人知義理。所謂居廣居養大體者,乃其素所講習者。視彼徒聚族眾以養口體,而如張公藝之堅忍以持久者,天壤異處矣。此非他門之所可及者四。唐崔元暉不異居者三世耳。家人怡怡,羣從會食無他爨。當時以為美談,蓋以其身清、家貧為之良不易。若彼嘗被旌表之家者,往往庫有餘財,有餘粟,而足以為之當不難。今陸氏以清白傳家,常產素薄,而子孫日以繁衍,已至三百餘人。產業曾無加益,是故常有不給之憂。所恃者守梭山清心儉素、經營足食之訓,且隨貲產之多寡,制用度之豐儉爾。是故能處貧若富而實貧,當匱若裕而實匱。其又孰有難於此者,此非他門之所可及者。吾以是五者論之,是皆前代先朝之時士,民間之所未聞者,可不謂之絕無僅有,而光前絕後者哉?宜太常有特旨之請,以其不可以循常典也。文安昔嘗受知孝宗,今皇上克知其家,亦必有素旌表之命。恩意厚矣,又豈容徒以常典論哉!厥今為家長,而主家者也。毅然勁正,確然能持其家者。其以次弟姪輩,又類皆負才氣,道問學,穎脫以出,能為公堂用志之不分,為族眾服勞而不倦。恩相愛而文相接,炳相扶而蔚相輝。保合大和,一門盎如也。自父祖老成淪謝之後,而能繼志述事以扶植十世三百口二百年之門戶,不惟不至衰替,又若加興盛焉者,尤可以為難得矣。然以前人始為之實難,當其欲求純懿,雖百年成之,而猶患其未足,若後人終承之尤難。苟其少有違缺,一日壞之而已慮其有餘,又誠不可忘戒懼也。今承聖恩褒別之後,肇建門閭,鼎新如式。近者見而榮之,遠者聞而慕之,非僅一時之光耀也。宜如何其加之意哉!自子而孫,孫而又子。有之似之,常無間然。則本大末盛,源深流長。雖自十世以至百世,自三百人以至三千人,自二百年以至二千年可也。祖宗之澤,聖上之恩,固有終窮。惟在永保此意而不替,長守此法而無弊。上以報君,中以榮家,外以帥人。當有聞陸氏之風興起者,運動鼓舞,浸久浸廣,則人倫民德之彌厚,教化習俗之益美。雖古人比屋可封之風,可期而致也。然則今日之旌表,所以風天下者,豈曰小補,而要其終,豈曰淺功近效云乎哉!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八「門」字韻,頁二十九上引「包恢弊帚稿略」。(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趙孟堅:《彝齋文編》四卷
趙孟堅,字子固,號彝齋。海鹽(浙江)人。宋慶元五年(一一九九)生。寶慶二年登進士第。為湖州掾,入轉運使幕,知諸暨縣。以御史言罷歸,後終提轄左帑。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四考證其卒年當在咸淳丁卯(一二六七)以前。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彝齋文編》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趙孟堅彝齋文編 【 十六條】
以上十六條,校《嘉業堂叢書》本《彝齋文編》四卷及《補遺》一卷,館臣漏輯者三條。
題高氏煙雨館
其一
溟溟復靄靄,極望欲無涯。村遠如相合,天 【 底】 【 低】 若四垂。櫓聲因濕小,塔影被雲欺。不但長雨,陰晴有間時。
其二
人多晴晝至,此趣未應知。我獨身常寓,霏雨暗時。曀添波面闊,綠壓柳絲垂。勿有片帆過,驚飛雙鷺鷥。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五下引「趙孟堅彝齋文編」。(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 牆頭花】 【 此條《彝齋文編‧補遺》已自《書畫大觀》輯得,但有缺漏錯誤,故重輯以正。】
牆頭花,紅且白,一百五日過寒食,寒食過了好風日。風又吹,日又炙,滿枝好花盡狼藉,人生百年罕七十。愚者見花不知惜,我輩見花常唧唧。有酒莫停杯,當歌莫停拍。頭上絲絲霜雪來,老大見花方歎息。
【 《永樂大典》卷五千八百三十八「花」字韻,頁六上引「趙孟堅彝齋文編」。(影印本第六十一冊)】
劉辰翁:《須溪集》十卷
劉辰翁,字會孟。廬陵(江西)人。宋紹定五年(一二三二)生。景定三年廷試對策丙第,請濂溪書院山長。後薦居史館、除太學博士,皆固辭。宋亡遂不復出。元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須溪集》十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劉須溪詞 【 九條】 劉須溪集 【 十二條】
劉辰翁 【 一條】 《廣信府志》引 【 一條】
以上共二十三條,校清刊本《須溪集》十卷,館臣漏輯者二條。
韋蘇州詩序
詩難評,觀詩亦復未易。憶與陳俞舜卿誦韋蘇州一二語,高處有山泉極品之味,共恨未見《全集》。偶郡有京遞,舜卿附急足半月得之,報予共讀。中讀數首輒意倦,再看復然。復取前選語視上下殊不逮,因不敢復論。予後得此本,臥起與俱,久而形神相入,欲就舜卿語,而故人不可得矣。今人嘗誦「兵衞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政爾無謂。惟朱韋齋舉「諸生時列坐,共愛風滿林」,乃能令人意消,頗有悟入。然《全集》若此無數,詩經評泊,別是眉目。如「白日淇上沒,空閨生遠愁」,正似不著一字,坐見魂銷。「消遙無一事,松風入南軒。」此起此結,復在比興之外,豈可以心力為之,蘇州五字已多。即「他鄉到是歸,是他人幾許」,造次能道及其舂容。若「佳人亦手,再往今不同」,其含情欲訴,乃在數字之後。「風淡意傷春,池寒花斂夕」,襟懷眼景鬱折如此,又豈更道哉?後來非無富健如古文,痛快如口語者。亦猶唐書瘦硬,宋帖跌宕,望而可愛,然去八法愈遠。王濛在諸作中最疏拙,然簡淡別有風韻者,以其未失八法也。蘇州佳致,不數二謝。獨不知有學韋詩如濛帖者否,皎然空學其外,未得其內。
【 《永樂大典》卷九百六「詩」字韻,頁一上引「劉須溪集」。(影印本第十冊)】
閤皂山門記
江西大宮觀福地,惟玉笥、閤皂二山。而閤皂以樓居壓山谷,高下如層霄,玉笥蓋仰焉望之。迺乙亥六月火,併仙翁所手植災。又明年國亡,空中燼餘,知待何年復興,其興萬一亦如舊貫以否?日余植杖過之,霧雨重重,隱見橫斜,如吴山殘雪,欄檻可畫。入門,樓觀偉然,凌空欲飛,危出半山。雖金碧未施,而簷牙山節,工極詭麗。觀者低徊,豈獨為茲山勝絕。余問道人:「此樓起於何時,視舊何如?」曰:「丙戌之十月,彭師則誠之所為也,而過舊遠矣。彭本無職於時,奮曰蜂房水渦,籍三周如離便,而是間無門,如拱無冕。獨摶手為眾工倡,眾興助之。計粟石八百,泉幣五千。木以千計倍,工以萬計倍。山中之老,共欲求記於先生。樓成而先生實來,意者仙翁如有望也。」余惟譆譆出出之烈,自漢白鶴、唐昇元、宋祥符玉清昭應,一落則不復。復彼國也,猶屈於力,不屈於力亦屈於言。未有以赤地之役,旁觀一人之意,既為夫所不能為,而又求勝於鬼神,求多於前古,若取之左右,咄嗟不跲乏者,盛哉志之為帥也,物從之矣。按驪山兀出土,夥頤覆戒。後來惟漢初蕭相國欲以壯麗示威重,曰:「使後人無以復加。」而茂陵粵勇之又言:「起火後厭勝,必大大於前。」斯樓高美,在家國宜抑,在世外宜隆,在火後宜尤隆,不隆無以極觀覽。然以穆滿中天之臺,遺世雲雨,曾不足以易化人之一瞬。其乘乘所至,下視人力之巧,猶如積蘇累塊焉。況此山此門,西江之上以一二,京浙之間以十數。若中天之下,其能幾何?而欲以揆崑崙,度蓬萊,則概乎其不知量已。雖然,吾嘗入和寧備對,列麗正觀赦。仰瞻觚稜,無丹楹刻桷,徒霞標城起,赫如也。嗟乎!此非人間所謂天上者耶?晚見道書言:「層城九重,高萬一千里。」誠高宜廣,顧安所得大人居之,問其仙,則昔者山中之人也。凡吾所不得見而可以識想者,曰金臺玉樓也,珠宮翠房也。其形容欲極人間所難得,而金玉珠珍卒亦人間所常有,豈天上故自不能不人間耶?吾以斯樓儗天上所聞則不足,比人間所見則有餘。何物非幻,何幻非真。謂心胸耳目之外,它有所謂天上耶?亦吾所不信也。是山多木,皆如葛翁手植以遺今日,是宜千門萬戶。惟昔時御書「昭回之光,龍鳳之飭」,不可復得。蓋去而復顧睠焉,如見金門者久之。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二十五「門」字韻,頁十九上引「劉須溪集」。(影印本第四十九冊)】
馬廷鸞:《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
馬廷鸞,字翔仲,號碧梧。饒州樂平(江西)人。宋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生。淳祐七年進士。歷官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拜右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元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卒。《宋史》卷四一四有傳。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碧梧先生玩芳集 【 一條】 馬廷鸞 【 一條】
馬碧梧玩芳集 【 二十三條】
以上共二十五條,校《豫章叢書》本《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館臣漏輯者四條。
題註陶詩後
陶公書甲子之事後,人蓋為隱者之一節耳。不於其詩數數然附著斯意也。鄉先生東澗湯公,始從而一二箋釋之。謂其有感於興亡之際,為之增欷而累歎焉。當澗為此論時,蓋淳祐初元,國步小康時也。去之三十餘年,余乃真踐此境。山中慟哭之餘,因取陶詩湯註誦之。痛國事之已非,悼前賢之不作。因澗於彼時預表斯指,豈亦陳了翁書杜陵《哀江頭》之意耶?嗚呼,豈不重可悲哉!是編每於世運變遷之語,數致志焉。至於二卷中《贈羊長史》之篇,既欲考千載典墳之存,以求古人之心。復欲因九州輿圖之一,以驗聖賢之跡。而終之以經商山謝綺角之意。澗之言曰:「南北雖合,而世代將易,但當與綺角游耳。」嗚呼,世代之易,猶可言也;夷夏之易,不可言也。豈不又重可悲哉!本心齋書。
【 《永樂大典》卷九百五「詩」字韻,頁二上引「馬碧梧玩芳集」。(影印本第十冊)】
題 【 汪水雲詩】
余在武林別元量已十年矣。一日來樂平尋見,余且臥病,強欲一起迎肅,不可得也。家人引元量至榻前,相與坐語,恍如隔世,戚然有感焉。元量出示《湖山稿》,求余為序。余展卷讀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讀至丙子諸作,潸然淚下;又讀至《醉歌》十首,撫席慟哭,不知所云。家人引元量出,余病復作,不能為元量吐一語。因題其集曰「詩史」。三月十一日,番禺馬廷鸞翔仲。
【 《永樂大典》卷九百九「詩」字韻,頁十二下引「馬廷鸞題」。(藏日本天理圖書館)】
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院兼給事中兼同修國史兼侍讀牟子才特授試禮端明殿學士知建康府兼福建運使江萬里除資政殿學士依舊任制
漢褒循史,下郡國之璽書;唐寵藩臣,賜便殿之衣物。矧我阜陵之潛邸,付之樞管之舊儒。亮采有邦,治理著唯良之效;式序在位,寵名高特置之班。具官某,學自丘軻,道陳堯舜。文章行世,則江河萬古之流;論諫憂時,則仁義百篇之奏。積繇人望,擢在政塗。同寅協恭,夙已間兩社而輔公室;宣德流化,又煩倡九牧以阜兆民。閩之奧樞,建為盛府。大僚貴倨,汝則平易近民;浮俗夸奢,汝則清修苦節。治有異等,人無間言。既奏最於雄藩,合升華於秘殿。事權增重,恩數又新。噫,朕皆知之。無曰建州之云,遠民之望也。姑為潁川而借留。益懋蕃宣,嗣膺簡注。可。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九「制」字韻,頁六下引「馬碧梧玩芳集」。(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九冊)】
祭東澗先生湯文清公文
嗚呼,匯澤之陽,大江之東。巍巍堂堂,公為儒宗。言剪言剪拘拘,我起孤童。徐巖之招,文酒從容。有片言之適契,豈孤論之罕同。我策玉廬,公藩劍浦。亟馳奏篇,以諗晤語曰:「大綱小物之對甚奇,而往車來軫之喻良苦。」異時臨齋之密書,容臺之刻贊。我方惕惕,而未敢操觚;公乃忻忻,而命之越俎。曾斯文之深蕪,辱大老之期許也。嗚呼,咸淳之初,天子踐祚。白首重來,曰吾賢傅。公幾時而遯荒,我何為而歸輔。考槃在澗,於汝信處。上方加璧而延,公乃牢關而拒。嘗切怪公,猶少景仁之一歲,而獨靳元祐之一來。孰知公已無意於仁義之陳王前,將乃謳吟而之帝所也。嗚呼,自端平眾正咸集之時,乾淳餘論未衰之際。欵門牆而遍歷,躋堂奧而獨詣。蓋羣公先正聚典刑,豈新學小生窺其一二。人物渺然,心短氣折。公雖未究其壯猷,天已竟全其大節。蓋嘗誦公奠久軒之斯文,為之屢歎而深悲。孰知今將舉以奠公,能不重為之感咽。嗚呼,公墳既新,我簡如故。沂公之言,了翁之疏。終身誦之,有涕如雨。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十四「祭」字韻,頁四下引「馬碧梧玩芳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七冊)】
舒岳祥:《閬風集》十二卷
舒岳祥,字景薛,一字舜侯。寧海(浙江)人。宋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生。寶祐四年進士。官奉化尉,終承直郎。宋亡不仕,教授鄉里。元大德二年(一二九八)卒。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閬風集》十二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舒岳祥詩 【 八條】 舒岳祥避地稿 【 一條】 舒岳祥閬風稿 【 九十四條】
舒岳祥閬風篆畦集 【 一條】 舒岳祥閬風卷 【 二條】
以上共一百零六條,校《嘉業堂叢書》本《閬風集》十二卷及《補遺》一卷,館臣漏輯者七十條。
五月二十八日四絕 【 其中第四首已見《閬風集》卷八,題目作《秋夜》,不錄。】
其一
鳥獨啼意,螢低照去蹤。艱危吾輩老,寂寞此心同。
其二
蜂影過窗急,雛聲出樹繁。經時不吐句,此日獨窺園。
其三
雨來元有路,風過本無痕。小立清溪曲,歌眠白石根。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九冊)】
口號
敏求善釀能好客,喜與老潘相往還。今日敏求泉下臥,老潘無酒客薑山。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九冊)】
無題
其一
江山有恨非吾土,花鳥相逢故惱翁。百歲唯餘二十五,一春強半又成空。
其二
宇宙千年更帝霸,春秋萬世正乾坤。陰陽定位綱常立,於此推尋見本原。
其三
杏花寒氣退三舍,柳絮春光減二分。簾外遊絲飛冉冉,窗間野馬走紛紛。
其四
欲問醉鄉過睡鄉,兩鄉相接兩相忘。海棠應是此鄉物,醉暈深如午睡長。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五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九冊)】
清絕
道人清絕在中宵,清絕因何生寂寥。最愛讀書窗外雨,數聲殘剩過芭蕉。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六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九冊)】
老銅壺
孫孫子子永享用,下有銘文誰所為。有色無聲形制具,不得隨俗插花枝。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五十六「壺」字韻,頁六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十七冊)】
三月二十九日立夏喜晴稍有自適意有自舊京來者問錢湖景物又復悵然
黃梅青李夏方初,新綠池塘浴小。此日頭削寒玉,他時鴻喙煮明珠。白頭偷果從渠樂,繡眼穿花不我虞。更有長愁無遣處,只今細柳映新蒲。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韻,頁二十八下引「舒岳祥閬風稿」。(影印本第二十冊)】
題正中瓠齋詩
大瓠秋成實,垂垂掛舊林。剖堅容五石,濟急直千金。瓢飲希賢樂,匏尊共客斟。許由嫌汝聒,擲去是何心。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四十「齋」字韻,頁九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冊)】
新成小齋曰剡雪舟以此興有所思也
銀河枕上客星來,殘夢西窗水鳥啼。身入布衾如臥雪,當年曾泛戴公溪。
【 《永樂大典》卷二千五百四十「齋」字韻,頁十九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冊)】
和俟其按察詠縣學古梅
前身自是傅岩梅,持斧江南得得來。一笑見花同臭味,百妖潛影入莓苔。只將冷淡全超俗,肯向繁穠浪占魁。愛惜耆儒如此樹,二天雨露好培栽。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八「梅」字韻,頁十六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再和
四教堂前百歲梅,北方豪傑為渠來。清自許根封雪,勁峭何妨骨鎖苔。影裏青衿飽絃誦,花前玉節照杓魁。林逋只向孤山種,不及文宣廟裏栽。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八「梅」字韻,頁十六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問信紅梅二章
其一
花到紅梅真有韻,人生白髮未宜愁。只須竟就花前醉,如此風流不外求。
其二
凍白千林須雪重,暖紅一點著春多。啞驢瘦策平去,如此風流奈老何。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九「梅」字韻,頁十二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紅梅
掃盡西風萬葉紅,梅花一色照青空。天公又恐太枯淡,故著紅藍染雪叢。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九「梅」字韻,頁十二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冊)】
三月十七日食梅子有感
春事已隨花事殘,東風急處省憑欄。枝頭青子生來苦,守得黃時也自酸。
【 《永樂大典》卷二千八百十「梅」字韻,頁十八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冊)】
高人
雲日弄輕霠,前溪給緩尋。燕翻紅雨亂,鶯出翠微深。迴矣蘇門嘯,懷哉梁父吟。高人不可見,誰見此時心。
【 《永樂大典》卷三千四「人」字韻,頁九下引「舒岳祥詩」。(影印本第四十一冊)】
老人村
綠樹合來無路入,青煙起處有人居。衣冠從俗語言樸,禮樂相忘機巧疏。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十四下引「舒岳祥閬風篆畦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丙子九月陳村避地三絕
其一
黑光磨蕩掩陽精,兵火成霞照夜明。誰信天台山下,如今無佛救蒼生。
其二
一溪屈曲與山隨,要試躋攀未衰。隔岸人家西日外,數株紅柿壓疏籬。
其三
盤盤幽谷造雲峯,應有逃秦隱此中。行到半山奇絕事,白鷴如練掛青松。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韻,頁二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稿」。(影印本第五十冊)】
行海村
天遠鳴榔雙槳浦,夜涼吹笛十家村。如今鬼出無人過,深閉柴門自斷魂。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韻,頁六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十村絕句
其一
鵁鶄屬玉亂橫斜,石步柴門下白沙。長笛一聲人不見,小舟風緊入兼葭。 【 (海)】
其二
深谷元無鄒子律,牧童角上牛吹。一聲吹下柴門近,先報渠孃煮菜糜。 【 (牧)】
其三
朝朝腰斧採荊榛,博米求鹽到海村。白虎當溪儂不畏,祗愁暴吏打人門。 【 (樵)】
其四
麥鬚剪剪吹成浪,花口吟吟 【 笈】 【 笑】 作東。莫道太平無處覓,便於此處見天真。 【 (農)】
其五
清晨扶杖百花源,風摺烏沙半幅翻。三十年前風月好,青樓白面碗如盆。 【 (花)】
其六
青帘懸誰誇大,小閤留人更放饒。我有布袍堪典否,如今無客解金貂。 【 (酒)】
其七
桐花開處青鳩醉,桑椹甜時紫鴿忙。正是三眠三起日,送蠶小婦出烘房。 【 (蠶)】
其八
煮來藤竹如輕霧,漉就槽簾不怕冰。辛苦飢寒緣底事,夜深甓屋尚懸燈。 【 (紙)】
其九
翰林子墨青毫,毛穎陶泓白髮交。寄語諸郎須祓滌,一書卷共衡茅。 【 (書)】
其十
春風淰淰欺駝褐,客思翛翛著柳黃。不是蘭舟共漂泊,清明何事不還鄉。 【 (客)】
【 《永樂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韻,頁六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五十冊)】
讀方元善落花詩有感
其一
為渠銷瘦為渠愁,減風流剩羞。得雨如投碧玉井,隨風似墮綠珠樓。醫頰髓空無處覓,返魂香斷為誰留。此詩吟罷難消得,八十 【 翁】 【 老】 翁一笑休。
其二
次第花開次第飛,總堪飲酒與吟詩。絕憐新綠光如沃,何必繁英儘在枝。
【 《永樂大典》卷五千八百三十九「花」字韻,頁九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六十一冊)】
歲 【 莫】 【 暮】 送正仲還鴈蒼
歲窮終有別,人老得無愁。眼看書先廢,材衰句懶酬。計年知晚易,論學愧東丘。欲就寧川志,開春與子謀。
【 《永樂大典》卷七千五百十八「倉」字韻,頁二十二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八十二冊)】
和正仲賦重修篆畦亭館韻
亭館成來三十年,主人頭白與扶顛。已誅薦莽開瓜圃,更剪茭蘆浚藕田。竹下鳴琴長憶鶴,花邊釀酒擬留仙。今知煩惱都無用,脩短隨緣一任天。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一千三百十三「館」字韻,頁十六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冊)】
戒僮僕種蕉葦
莫把閒愁向客談,且看晴雪映疏簾。欲聽夜雨無篷艇,更種紅蕉碧葦添。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一百九十四「種」字韻,頁二十五上引「舒岳祥詩」。(影印本第一百三十六冊)】
寄趙敏求
趙子貧愈好,吟詩送此生。焚巢同旅鳥,泛宅老書檠。八座清門戶,王塘好弟兄。杉棚先辱和,欲報怨無瓊。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臘月二十五日偶憶孟浩然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之句因次和此篇奉寄達善
歸夢涉遠道,青山非故廬。歲時筋力減,日夜鬢毛。且免編民役,休論邸報除。百年餘二老,莫遣寸陰虛。 【 (時有省府官到路縣,為儒人免役。先朝每遇正旦朝會,必有除命。)】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達善
渺渺思君處,悠悠古道旁。紫荊人獨自,櫸柳月昏黃。渴鼠尋松溜,飢烏背夕陽。王塘在吾目,空費九回腸。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二林
久客誰為主,無歸莫問家。古書澆茗,凍酒嚥梅花。巖靜松拋子,沙虛筍養芽。二林誰遠近,佇立日西斜。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袁季源
當世佳公子,枝吾雅道多。江南有文獻,魯國自強歌。火後歸新第,兵餘喜止戈。公車行有召,毋久戀松蘿。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帥初
寄語榆林戴,年來書不靈。翠微雙鬢白,茅舍一燈青。醉後窮豪在,吟成老健能。楊梅時節近,吾欲理行縢。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病起寄二林
心地緬然平,喬林夏氣清。炎風疏鳥毳,煙雨滴蟬聲。輸翟專攻守,弓函誓死生。吟成與誰寄,二子在鄞城。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子堂
其一
來往畏炎熱,衫篁取逕微。蝶飛逢草住,燕出認巢歸。雲臥從衣冷,風梳愛髮稀。清談能解慍,松麈為君揮。
其二
不踐山中約,時時夢見之。況當春雨夜,正作韭虀思。種菊秋堪擷,誅茅冬未遲。人生難自料,身後要名垂。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正仲
雲峰雙鳥破,雪 【 逕】 【 徑】 一僧分。紅酒回丹渥,青編 【 友】 【 笑】 白紛。風昏生月暈,水落織冰文。歲 【 莫】 【 暮】 無來客,開門獨候君。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袁中素季原
清談疏世慮,知髮度年華。雀飲盆中水,蜂尋案上花。郊原新射雉,陂蕩早開蛙。得句何人贈,棠溪有竹家。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亂後寄正仲因諗恕齋樞相朔漠音耗
。樞相徂沙漠,酸風萬里迷。 【山人水南北,別業瀼東西。落葉屏風石,斜陽水碓溪。門荒翟公雀,野迥孟嘗 (石屏風,正仲所寓地名。水碓溪,予所寓地,俗名搗曰奧。)】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帥初屢書有相訪之約且求予文集知予有藏山之志也近因彌大過我知其有來日矣作此寄之
流水不還剡,落花終到鄞。偶逢歸峽客,乃是寄書人。古剎藏山志,他生結願因。煩君同校正,字字莫留塵。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子堂
欲出一雨隔,相違十日強。鼠過松落粉,雉步麥搖芒。酒盡夜難過,書清日自長。羊求三 【 逕】 【 徑】 約,來往莫相忘。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正 【 中】 【 仲】
相對石屏風,相邀石老翁。魚遊山影裏,鳥睡水聲中。詩卷行未了,書囊倒不空。笭箵君莫忘,猶約待秋風。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五月一日寄正仲
住處村非遠,別時山更多。花風起晴浪,草露落明河。世事老休問,故人今幾何。朝來新酒禁,煮餅臥岩阿。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三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和韻寄胡山甫
鄉心趨老重,見說買山成。靜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樵人時識面,禪客共知名。山色元無垢,溪聲自不平。池荷應足製,山蕷想堪羹。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峽行。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五月間與正仲立耕養堂前見石榴一花吐初因以荊公詩并俗語作對云萬綠一紅十風五雨好作尺牘中時令語正仲云只作詩語亦佳別後因補成章以寄之
石屏溪上晚風柔,深念思註易樓。好酒自能和性氣,閑愁何必上眉頭。十風五雨天常順,萬綠一紅春更留。婢解炊新麥飯,提魚仍就篆畦遊。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正仲
淰淰清愁變暮寒,賓鴻去後燕來還。流紅似雨人千里,總翠如山屋萬間。竹杖行藏觀動靜,柴門開闔見忙閑。何如上傳多髯客,白飯魚羹養好顏。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用韻寄胡元魯因梅所袖達
賓鴻風逆斷來縢,魚腹書未上罾。鑷白秋風鍊藥院,研朱仙露讀書燈。青峰極目先榆景,黃鳥收聲有木冰。欲問都城初破事,願君秉筆直無朋。 【 (李白秋日鑷白鍊藥院。)】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二林
等閑詩句無題目,憶著二林新意生。月皎皎時猿一箇,風泠泠處竹千莖。春花不及寒花耐,山鳥何如水鳥清。欲放詩瓢滄海渺,不如飛鴈入鄞城。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帥初
西家女兒長日愁,白頭鼻息撼林丘。老去聲名惜雞肋,世間富貴爛羊頭。青山白鷺水天遠,綠葉黃鸝風日柔。欲往榆林忘南北,幾回吹笛上高樓。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少白詩後因問訊小潘
詩翁山膊鬢颼颼,只向岩幽了白頭。欲共君家阿戎語,蟬聯書笥吐難收。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再寄正仲
澗碧山紅錦步障,晚菘早韭五侯鯖。莫道亂來無樂事,頭流水作琴聽 【 (作音佐)。】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寄胡山甫
梅 【 稍】 【 梢】 殘雨知頭數,溪上無風麥自青。遲子不來還獨臥,踏簷啼鳥喚人醒。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三百八十「寄」字韻,頁十四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冊)】
免役未幾四月二十九日總府復有倉官之命五月初二日入城告愬作一絕貽如山王監簿如山前與予別謂此別不復有相見之日矣予言得十年住山不出吾事畢矣今未兩月已復會面更成慘愴也
前時臨別語堪哀,後會無期首重回。我有巾山緣未繼,半年兩度入城來。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二十六上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再題巾山二絕貽王如山監簿
其一
北山自負任翻句,多少詩人閣筆休。戎挾兩峰懷袖去,併它句子一時收。
其二
天將秋露沐雲鬟,故遣松巔鶴勢盤。詩客惟看半江月,不知一半在闌干。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二十六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巾山行同監簿作
盂藏不住。故將兩塔壓其巔,擊鼓撞鐘警朝暮。有時風雨響空巖,僧坐堂中生畏怖。惟有江平月照時,付與詩人題好句。b皇華真人遊海東,雲行急疾去若風。蜺旌羽節追不及,飄颻雙幘墮碧空。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兩峰撐青紅。至今八面各變態,隱見有無橫復縱。或說蒼龍從海度,潮落江乾不能去。兩角崢嶸雲護之,身伏泥沙惟脊露。雷鳴電作定騰霄,鐵鎖橫江截歸路。老胡說法欲降龍,又恐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六百八「簿」字韻,頁二十六下引「舒岳祥閬風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冊)】
王可久梅花百和詩跋
或疑詩之「摽梅」,書之「鹽梅」,言實而不言華也。《楚詞》於辛夷、木蘭、荃藥、杜衡、麋蕪、菌桂之屬,盡入採錄,獨不及梅。古人不尚梅也。嗟夫,世患有華而無實耳,實既足取,花不待言也。然則詩書之言,其旨遠矣。騷人所錄草木,皆取其莖葉俱香,可以佩服者,如蓀乃溪蓀,今石上菖蒲類也。蘭乃澤蘭,蕙為薰草,皆入藥品。非魯直所云「一幹一花謂之蘭,一幹八九花謂之蕙」者也。原之所托,蓋自有義。當時楚人所不足者,非華也,正於本質上有虧耳。凡草木花蕊雖香,而莖葉不可佩服者,例所不取。是以不得於梅花獨破例也。此意微矣,若止取其花之芳潔,天下之花孰有尚於梅者哉?咸平為熙朝極盛之日,杭為東南至樂之邦,西湖為杭之勝,孤山又為西湖之盛。和靖先生於斯時,其所值,非屈原之比也。其所托,不得與騷同也。於梅獨有取焉,所以補騷之遺也。往歲予客瀛幕,甲峰周敬翁從海上緘《梅花百詠》見示,予已評之矣。今水北王可久又和敬翁《百詠》見寄。且曰:「君曾題敬翁百詠矣,復能為我評比百和乎?」予曰:「百詠不易也,百和尤難也。難於易,易也。難於難,難也。今百和矩於步,域於區,嶮而舒,迫而徐。凝思於枯寂之餘,覃精於淡泊之初,蓋難之難也。然予竊有感焉者,今孤山豈咸平比哉?而水北之人,掬香嬲影,引吭吟哦,困頓不自休,又難於和靖矣,不獨難於敬翁也。雖然風霜凌轢,萬木死灰,(死)梅不以是易操也,子其似之。丁丑九月十五日書。
【 《永樂大典》卷九百九「詩」字韻,頁十八下引「舒岳祥閬風集」。(藏日本天理圖書館)】
連文鳳:《百正集》三卷
連文鳳,字百正,號應山。三山(福建)人。生卒仕履不詳。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六五考證,宋德祐(一二七五)以前,連文鳳亦嘗從宦。元大德四年(一三○○)仍存詩作。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百正集》三卷。
現存《永樂大典》錄:
連百正詩 【 十二條】 連百正集 【 二條】
以上共十四條,校《叢書集成》本《百正集》三卷,館臣漏輯者六條。
無題
學書學劍兩茫然,空過浮生五十年。擬向煙波深處住,王租已及釣魚船。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上引「連百正詩」。(影印本第九冊)】
偶作
其一
春風躍馬看花時,肯信秋風易衰。富貴百年皆長物,老來方悔讀書遲。
其二
少年場屋苦奔波,每對書檠讀不多。三十年來書好讀,可憐老眼費摩挲。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上引「連百正詩」。(影印本第九冊)】
偶題
來到深山處士家,山前山後響繰車。老夫不曉人間事,行遍西園看橘花。
【 《永樂大典》卷九百「詩」字韻,頁十上引「連百正詩」。(影印本第九冊)】
贈隱士
不隱山林隱市廛,半生活計此書田。可憐世上無揚子,誰識雄心在太玄。
【 《永樂大典》卷一萬三千四百五十「士」字韻,頁二十九下引「連百正詩」。(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冊)】
寄生樹
嗟哉寄生樹,微根不自立。矗矗棲林壑,森森動原隰。本非梁棟材,唯有禽鳥集。縱逃斤斧侵,寧免寒暑襲。一朝失所託,早暮不相及。人生同此寄,百年一呼吸。濕沫偷呴濡,疏漏強綴葺。未能與物化,安悟此機入。吾每歎吾生,憂思繼以泣。託根非其所,舉世淪以習。老枝年歲晚,病葉風雨急。神山眇何許,瑤草不可拾。
【 《永樂大典》卷一萬四千五百三十六「樹」字韻,頁十五上引「連百正詩」。(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二冊)】